剪纸叶雕大师都婉莉

日期:2016-10-25 / 人气: / 来源:未知

   剪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两千年来,它浓缩了汉文化的传统理念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之中,递延着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脉搏,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今年60岁的都婉莉是一位剪纸和叶雕艺术家,她出生在济南,自幼在母亲的影响下,爱好剪纸和收集树叶。据都婉莉老师回忆,小时候经常与母亲一起做剪纸,还邀请亲戚朋友到家里来参观,没想到儿时的爱好成就了自己。她从上世纪80年代剪“喜”花开始,在二十几年的探索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的作品冲充满了装饰美感,构图平正,画面均衡,美观大方,线条粗细相宜,柔和协调,总之是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在随后的创作中她创作出独具特色一纸两图(阴阳剪 贴)的剪纸作品,成了都老师的艺术“招牌。”

 

2000年都婉莉无意中看到几篇介绍叶雕的文章,文章附有几桢栩栩如生的插图,她怦然心动。这些简单却别致的东西让她一见倾心她尝试一个人做起叶雕来。没想到她越刻兴趣越高。 

  叶雕是门古老的艺术,但因为历史久远,叶雕的传承几乎凋零,而今从事的人也少而又少,因为无现成经验可循,都婉莉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刚开始的作品因为水分没有脱干,颜色一天天变黑,不少叶子粘在一起,精心雕刻的作品就会报废。都婉莉吸取了教训,专心研究起各种树叶来。通过摸索,她发现秋天是采集叶子的黄金季节,叶子质密、厚实、韧度好,而且不易变色。越冬的树叶,经过风霜雨雪的历练,叶片品质更加稳定。


   叶雕制作周期较长,从采集、选叶、清洗、雕刻、压干到后期处理,一幅作品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稍不留心还会断裂或出现豁口,甚至切断叶脉,哪一步错了都会前功尽弃。都婉莉说,每一片叶子她都视如珍宝,利用叶子的不同形状、颜色、斑点、叶脉等先天条件,细心构图。每篇叶雕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婉莉说。


   2008年,她花了两个月时间,用38片大叶女贞树叶雕刻完成“福娃迎奥运”;2009年又用法国梧桐树叶创作了全运会吉祥物“泰山童子”;儿子结婚,她耗时两个月雕刻了一幅“龙凤呈祥”送给一对新人;她的叶雕作品还受到国外朋友的喜爱,曾有位新西兰留学生专程到她家中购买了一幅“孔雀牡丹图”……


   2013年,她被济南市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的作品荣获第二十届全国艺术大赛美术组特等奖及二金、七银、四铜等优秀奖,获中国剪纸“德艺双馨”奖、论文银奖、被评为新中国剪纸艺术家,在中国(黑龙江)第五届剪纸艺术节上举办了个人专展,作品被收入《中国剪纸艺术研究》、《中国民俗风情剪纸大展作品集》、《中国剪纸选集》、《中国剪纸艺术精品集》、《中国剪纸艺术家精品集》等书中,并出版了人专辑。

近些年为了剪纸这一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婉莉老师又做起了民俗文化的传授工作。在济南非遗保护中心做剪纸老师,几年来,她教了不下十几期的班,学员数百人。同时在幼儿园、小学、大学、社区等都留下了都老师传承剪纸文化的身影。就这样都婉莉老师在民俗文化的道路上,以自己的方式,顽强而默默耕耘着、努力着。

作者:admin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Go To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