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脉学文化

日期:2017-12-13 / 人气: / 来源:未知

    脉诊是中医四诊之一,是技术性要求很高的一项诊断技艺。中医脉诊最早起源于山东,相传为齐国渤海郡卢邑(今山东长清)人扁鹊所创造。《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据现存资料考证,扁鹊脉学文化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其发源地长清,位于济南市西南。中医脉诊法的文字记载始见于《内经》,其所载的古代诊法有全身遍诊法、三部诊法及寸口诊法。而相传为扁鹊所著的《难经》则进一步发展了《内经》脉学,明确提出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系统论述了切脉独取寸口以诊断疾病的原理,是中医脉学发展的重大进步,方便了临床操作,广泛应用于中医学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诊断中,并通过口授心传,躬身亲教的师承及脉书记载的形式,在国内广为流布,一直沿用至今。
    扁鹊脉学还提出了脉证合参、凭证审脉的原则,是中医辨证、诊断疾病、立法处方的重要依据,充分体现了中医脉诊的辩证法思想。扁鹊脉学文化形成,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经过历代无数医家的修改与补充,对中医临床诊断疾病,判断病位、病势、病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甚至脉诊几乎成为了中医诊病的标识。扁鹊脉学之脉理深奥,传承上尤为重视师承,促进了中医传承中以师带徒,口传心授,躬身亲教的独特脉学文化传承体系的形成。
 

 

 

作者:admin


  • 上一篇:刘氏正骨法
  • 下一篇:“绿康神”膏药
  •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Go To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