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丝线破成16根 刺绣大赛闪耀非遗博览会
日期:2016-09-23 / 人气: / 来源:未知
一根银针上下翻飞,绣出五彩生活;一把剪刀起起落落,剪出大千世界。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将非遗推进了现代人的生活,也让现场的观众直呼过瘾。23日的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到访的市民无不赞叹着刺绣比赛的精美绝伦,也在剪纸体验中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
刺绣大赛非遗传承者各显神通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原本是描述陶瓷制作中极难制作的雨过天青色,而在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苏绣管内的江南美女,却将其制作成了一副清雅秀丽的烟雨江南苏绣图。只见一双纤纤玉手在绣样上来回穿梭,最厉害的技法莫过于将1股丝线破成16根,令观赏者啧啧称奇。
而在2楼C1展厅,举办着传统工艺项目比赛:刺绣。蜀绣、湘绣、苗绣、乱针绣......各位非遗传承人各显神通,“我们的特点就是一根线分两边,半边分成8丝,一丝又可分成8行,在绣睫毛之类的作品时,每根睫毛都是用1行。”23日上午,在参加刺绣大赛的成都郫县选手曾祥芬告诉生活日报记者,她们使用的绣线叫做涤绒丝,只在苏州有销售的,“我绣的是珙桐鱼,是我们家乡的代表。”
另外一位身着白色连衣裙的女性坐在绣架前,正在安心绣着一副《宝贝别哭》的乱针绣作品,看似是东边绣一针、西边绣几下,但整个作品却显现出立体感特别丰富、似油画般的美丽。据这位作品的刺绣者汤祝萍介绍,这幅作品她已经绣了1年多了,想要彻底完成还需要大概2个月的时间,“乱针绣的特点就是层层覆盖,令作品色彩更丰富。”她说,她自幼学习刺绣,而如果完全没有刺绣基础的人想要简单使用乱针绣创作出作品,至少也要2年时间。
古琴演奏、剪纸体验一个都不能少
这厢刺绣者们穿针引线,展示着针尖上的非遗,那厢金剪子奖获得者翟文秀则通过剪刀,剪出了大千世界。
“我想要只兔子!”“能剪一只公鸡吗?”23日,非遗博览会现场的中国传统工艺(剪纸)大赛吸引了大家驻足观赏,不少参观者纷纷向艺术大师们讨要剪纸作品,感受剪刀上非遗。只见来自黑龙江的剪纸大师翟文秀一会儿剪只憨笑的小猪,一会儿剪只灵巧的猴儿,仔仔细细把每个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惹得观赏者眼热不已,直呼想要大师的作品。据了解,翟文秀的《吉祥文字吉祥娃》在中国传统工艺(剪纸)大赛获得了金剪子奖,“他剪的特别仔细,一看就活灵活现的,我很喜欢。”现场观赏者宋阿姨说。
正在享受着视觉上的非遗,却忽而传来一声声空恬逸幽静的音色。原来,这是福建美女在演示闽派古琴,闻之令人仿若置身3000年前的高山流水间。而弹奏者的指边的厚茧却在诉说着辛苦的磨砺,在福建馆内,古琴弹奏者告诉生活日报记者,古琴不比古筝,为了高度还原出远古琴声的空灵悠扬,古琴演奏者不能带护甲片,指甲边的肉就生生划在粗粗的琴弦上有如刀割一般的疼。久了,指甲边就划出口子,流血不止,还会打出血泡。一般的古琴演奏者经过几年的磨练,才能将恬逸幽静的音色演绎得相当出色,从而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admin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中国梦·非遗行”在历城区唐官小09-06
- 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会刊10-12
相关内容 Related
- 中国梦-非遗行”走进长清区平安中07-24
- 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09-16
- 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09-12
- 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主展馆内景09-11
- YY直播让非遗博览会C位出道09-06
- “中国梦·非遗行”在历城区唐官小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