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非遗行-非遗公益活动在名士小学启动
日期:2017-03-27 / 人气: / 来源:未知
2017年3月25日上午9:30,在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济南市旅游协会、历下区教育局、历下区文化局山东大学新六艺学堂、山城市出版传媒集团、济南出版社、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的推动和支持下,济南市旅游协会传统手艺人分会承办的中国梦——非遗行进校园活动在历下区名士小学正式启动。
中国梦• 非遗行——文化传承系列公益活动将由济南市非遗保护中心组织百名非遗传承人走进我市各大、中、小学校,乡镇、社区,采取现场展演、定点传艺、专题讲座、网上授课等形式推进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鼓励他们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济南市传承人合影
孩子们为传承人戴红领巾
我国是全球拥有世界级"非遗"最多的国家,我们在文化自豪感随之升腾之余,亟需冷静思考一个问题,即:"非遗"如何为年轻一代所接受、所传承,从而得以赓续、光大?"非遗"进校园的实践,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面塑传人董凤岐老师现场传授技艺
学生们现场参观体验
泉城兔子王杨峰老师为孩子们讲课
都婉莉老师现场剪纸送孩子们
据有关专家统计,我国平均每个月就有一名老艺人过世,每半年就有一个"非遗"项目消失。保护和传承"非遗"已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让"非遗"进校园进课堂,在年轻一代中普及推介,使其了解、喜爱进而认同,甚而成为优秀传承人,这是近年来我国保护"非遗"的新动向、新趋势。
"非遗"是老祖宗的"家产",说它是一些老的、旧的东西,并不为过,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行将没落。恰恰相反,"非遗"是历朝历代留存于今的精神财富,堪称人类进化过程中镌刻下的最精彩、最鲜明的标记和符号,见证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我们提倡"非遗"进校园,从根本上说,它是一种文化战略行为,使得那些活着的"文化化石"代代相传,而不至于某项"非遗"在某一历史时期出现"断代"现象;一旦"断代",这一标记或符号将泯灭于历史长河,难以再现。
"非遗"进校园,旨在唤起年轻一代对其持续的关注,使之在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自豪感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推广中去。
"非遗"进校园,让"非遗"活在当下,成为今天新生代现代生活的一部分,这无疑彰显出济南人对待"非遗"的理性态度和理智抉择。
作者:管理员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中国梦·非遗行”在历城区唐官小09-06
- 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会刊10-12
相关内容 Related
- 中国梦-非遗行”走进长清区平安中07-24
- 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09-16
- 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09-12
- 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主展馆内景09-11
- YY直播让非遗博览会C位出道09-06
- “中国梦·非遗行”在历城区唐官小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