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助力博物馆的创新思维

日期:2017-05-18 / 人气: / 来源:未知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博物馆,为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平台。博物馆长期以来对于物质形态藏品的研究与利用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制度与方法,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本身的特性,需要依托行为人自身而存在,并通过技艺、声音等载体口传身教来得以传承。所以如何在博物馆将非遗有效地传承和保护下去,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如何从博物馆教育入手,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依托博物馆平台向公众进行传播,成为当前博物馆工作的重要一环。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的不仅是收藏保管,更重要的是传承与活态展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博物馆的教育活动相吻合,博物馆可借此形式让非遗项目在博物馆中起来,这不仅拓展了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也使博物馆教育内容更加丰富起来。

在社区非遗文化活动中,青少年缺位情况比较普遍。在博物馆举办以讲座为形式的活动中,18岁以下的观众所占比例也是最低的,但在以互动形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青少年参与的比例最高,说明体验式的活动最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博物馆可以充分发挥其策划与组织教育活动的影响和优势,设计非遗实地考察、参观路线、制作非遗导览册,组织观众到非遗的原生地了解其生存、生产状态。通过考察前的非遗知识讲授,考察中的专家导览、解惑,考察后的座谈、回顾、成果展示等形式深化参与人员对考察项目的认知和了解,从而通过他们向更多的人传播非遗,实现非遗在社会公众中更深入、更广泛地传播。

另外,博物馆还可以通过不定期邀请传承人进博物馆进行非遗项目活态展示、冬令营、夏令营、进社区开展非遗互动活动,以及流动博物馆巡展等形式传播非遗,与非遗管理和研究机构等合作,形成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系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博物馆,是博物馆事业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除了创新博物馆类型,我们应当思考如何挖掘传统博物馆的潜力,创新博物馆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去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管理员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Go To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