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绝非“土特产”

日期:2017-07-20 / 人气: / 来源:未知


非遗是“土特产”吗?当然不是。首先,非遗不是物化的存在,它是体现在传承人的脑中、手上和人们生活中的文化传统,“物”只是它呈现的载体。那么,我们能说非遗的作品“土”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琴、昆曲等精致艺术,无不代表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雅的审美情趣,并且在当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热爱和传承。当然,我国绝大多数鲜活的非遗项目源自于充满泥土气息的农村,但是那些独具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戏曲、曲艺、民俗、传统工艺、传统美术等优秀传统文化也并不“土”,它们体现了祖先的生存智慧和生活哲学,并且正在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人们赋予时代新意,成为人们修身养性和装点、丰富当代生活的一抹亮色。

 事实上,欧洲的许多知名奢侈品品牌,恰恰是从一个个制衣、制鞋、制表、制香的传统工艺作坊,历经长年累月的坚持和一代代的传承孕育而出的传奇。如今,我们的非遗领域也逐渐认识到这一点。从国家的政策到地方的支持,再到传承人、设计师的努力,一股齐心协力促进非遗形成有民族特色的知名品牌乃至国家品牌的力量正在积聚。

  让充满魅力的非遗重新“流行”,除了要让它回归生活外,威尼斯双年展也提供了另一个思路——让非遗对接艺术。

    与艺术的对接、与不同领域艺术家的合作,不仅让非遗传承人跳出了对已掌握技艺的“舒适圈”,激发其潜能,让他们重新去思考技艺表现的语言,同时也促使其回溯、梳理传统技法,探索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可行路径。


作者:管理员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Go To Top 回顶部